跳到主要內容

淺談納保法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一部為保障納稅者權利而產生的法律,是由立委王榮璋(民)及黃國昌(時)各自提案,經多次修改後所產生的法律,105/12/28由總統公布,並自公布後一年後施行,也就是106/12/28,但目前為止還未公布106年度之申報是否適用。
        法律產生的原意是好的,在原本的稅法中,保障納稅人權利的法條只有在稅捐稽徵法第一章之一裡面的五個法條§11-3~7(我不說,應該也沒幾個人會注意到有這幾條吧),在這次的修法中,把對於納稅者權利的法條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法,且在有關於納稅者權利之保護時本法為特別法,其中的轉變可以說是稅制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納保官(納稅者權利保護官)的選任方式,卻讓人覺得非常失望,選任方法是由"國稅局人員"選任一定職等以上,績效良好者擔任.....請問一下?是請一群武松來保護老虎嗎?你覺得一群以前是同事,一起在查帳,一起在罵納稅人不老實的人,只是現在變成兩個部門,然後一個部門繼續查你,一個部門說要保護你,你能相信他們會不互通有無?你能相信他們不會變成一邊當好人一邊當壞人,然後哄你多少繳一點?(雖然現在他們差不多也是這樣子.....)
        好吧,撇開執行層面不談,納保法確實是一部立意良好的法律,接下來稍微探討一下其中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法條


<納保法§4+施細§3>
基本生活所需費用VS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合計數

        基本生活所需的金額將來會由行政院公布,目前就法條上的規劃是"兩者比高",若基本生活所需大於三者加總,在特別扣除額後會再多一欄基本生活所需大於三者加總的扣除額(即差額),小於的話則照舊,因此,未來在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時就不會是很單純的看誰較大而已,而是要在考慮一下若列舉扣除額超出的部分計入後依然沒有高過基本生活所需的金額的話,也就不用在特別用列舉的方式申報了。


<納保法§7III+VII+VIII>
實質課稅=>無漏稅罰,但依然需補本稅+滯納金15%+繳納日屆滿日翌日起計息(郵政儲金一年定存利率)

        實質課稅這把國稅局的尚方寶劍被削減了一部分的威能,但依然是一把可怕的利刃....,在這幾條中明確的指出,依照實質課稅原則所做的裁罰不會再有漏稅罰(除第八款的但書外),但依然會有補徵本稅、滯納金及利息。
        在這裡有些遺憾的是實質課稅還是沒有明確的規範國稅局在哪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目前依然是由各稽徵機關自己去認定(現在各國稅局根本就是拿刀亂砍...)


<納保法§14I+IV>
經調查仍不能確定或調查費用過鉅時,得推計課稅

        這條個人是存在一些疑慮的,如何定義"不能確定"、"費用過鉅"以及"納稅者已履行協力義務"?這幾點在施行細則出來前就已經有相當疑慮的部分,施行細則依然沒有給出答案,沒有明確、甚至連稍微模糊的區間都沒有,一切都是國稅局說了算嗎?實在是會讓人很擔心又會是另一個實質課稅原則的翻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營利事業以本身產品或商品作為樣品贈送者,應取得相關證明文件

編者注:讓我們先跳開這則新聞來複習一下什麼叫"視為銷售"! 產品轉供自用、無償移轉 解散廢止時的貨物用於抵債、分配股東或銷售 以自己名義代購 委託他人代銷 受他人委託代銷         若有以上情況時,須將該行為視為銷售並開立發票,否則被國稅局查帳時將會被視為漏開發票,營業稅及營所稅都會被補稅喔!!         另外,在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因為這些項目都不是營收的項目(只是"視為"銷售),所以在編制營收調節表(開立發票調節到帳上營收)時,皆須在營收項下減除。         回到這則新聞稿,營利事業以本身產品或商品作為樣品贈送時,查核準則78條第二款第六及第七項如下: (六)購入樣品、物品作為贈送者,應以統一發票或普通收據為憑;其係 以本身產品或商品作為樣品、贈品或獎品者,應於帳簿中載明。 (七)贈送樣品應取得受贈人書有樣品品名、數量之收據。但贈送國外廠 商者,應取得運寄之證明文件及清單。         好,那以自產之產品為樣品贈送客戶是不是屬於視為銷售的無償移轉呢? 要不要開立發票呢? 答案是: 是屬於無償移轉,但是不用開發票! 原因如下: 財政部75/12/29台財稅第7523583號函 營業人以其產製、進口、購買之貨物無償移轉他人,依營業稅法第三條第三項第一款後段規定,應視為銷售開立統一發票, 為簡化作業 ,凡屬下列供本業及附屬業務使用之贈送樣品、辦理抽獎贈送獎品、銷貨附送贈品、及依合約規定售後服務免費換修零件者,所贈送之物品及免費換修之零件, 除應設帳記載外,可免開立統一發票 。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贈送樣品列報廣告費時,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規定,應於產品或商品上印有贈品不得銷售字樣,含有廣告性質者,應於帳簿中載明贈送物品之名稱、數量及成本金額,並取得受贈人書有樣品品名、數量之收據,但贈送國外廠商者,應取得運寄之證明文件及清單,憑以認定。        該局舉例說明,查核轄區甲公司104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案件時,該公司列報廣告費5百餘萬元,其中屬以本身產品或商品作為樣品贈送部分,該公司雖提示內部產品出庫紀錄表及於帳簿中載明樣品費金額,惟未能提供受贈廠商出具書有樣品品名、數量之證明文件,經該局予以剔除補稅

公司負擔房東之補充保險費,應如何計算扣繳稅款

編者注:一般公司在租賃營業場所時,有些房東會因為怕麻煩而要求公司負擔稅額,包括扣繳及二代健保(切忌不要在合約上寫負擔所有稅額,因為那會包含房屋稅及地價稅),那在在種情況下公司要怎麼去做呢? 假設房屋租金談好20,000,房東要求 實拿 20,000 則事實上, 營業人要負擔的租金為20,000/(1-10%(扣繳)-1.91%(二代健)) = 22,704 扣繳稅額為  22,704*10% = 2270 二代健保為  22,704*1.91% = 434 支付租金分錄為      租金支出                                   22,704              銀行存款                                   20,000              應付費用-代扣稅款                    2,270              應付費用-二代健                           434 申報扣繳稅款及繳交二代健保時       應付費用-代扣稅款                 2,270       應付費用-二代健                        434                     銀行存款                                   2,704 然而,要記住,由於我們支付地確實金額為22,704,所以 房東在收到扣繳憑單的時候每月的所得額會是22,704,而非20,000 ,這點是需要在簽約時就跟房東說明清楚的,不然到時房東在收到扣繳憑單後又在那邊跳腳(這真的很常見...)。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常有公司詢問承租房屋時,租賃契約若約定由公司負擔扣繳稅款及全民健康保險之補充保險費,應如何計算所得稅扣繳稅款? 該局說明,租賃兩造如約定由承租人代出租人履行某項納稅義務或代出租人履行其他債務,承租人因履行此項約定條件而支付之代價,實際即為租賃財產權利之代價,與支付現金租金之性質完全相同,承租人於辦理扣繳稅款時,應以包括扣繳稅款及其他代出租人履行其他債務在內之給付總額為計算扣繳稅款之基礎。 該局進一步說明,依全民健康保險扣取及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規定,自105年1月1日起,扣繳

代收代付交易須符合規定 始得免開立統一發票

編者注:跳開發票與代收代付時常會被搞混,最簡單的判斷就是"中間人的收付金額相同"即為代收代付,若中間人有因此獲利(佣金收入除外)則都是跳開發票。 舉例:         A以1,000元委託B向C購買產品,若B以800購得並向A收取1,000,此時C不可直接開發票給A,否則即為跳開發票 (正確應為→C開發票800給B,B另開發票1,000給A)。若B以1,000購得並向A收取1,000則可認為係代收代付,C得直接開發票給A。 新聞稿原文如下:        甲公司會計小姐來電詢問,該公司受託代收轉付款項,是否須開立統一發票給委託人? 南區國稅局表示,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條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均應依本法規定課徵加值型或非加值型之營業稅。另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8條第3項規定,營業人受託代收轉付款項,於收取轉付之間無差額,其轉付款項取得之憑證買受人載明為委託人者,得以該憑證交付委託人,免另開立統一發票,並免列入銷售額。         該局舉例說明,乙君委託甲公司代為購買貨物,甲公司遂以乙君名義向丙公司購進貨物,乙君將價金50萬元存入甲公司之銀行帳戶中,甲公司再轉支付予丙公司,丙公司開立買受人為乙君之統一發票交付甲公司,因為甲公司收取轉付之間無差額,甲公司得將統一發票直接交付給乙君,免再另外開立統一發票。若甲公司另向乙君收取佣金,應就所收取之佣金開立統一發票交付乙君,並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呼籲,營業人若有接受委託代收轉付之款項,請確實注意是否符合上述規定,若因一時疏忽,有漏未開立統一發票情形者,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應儘速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向所轄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以免受罰。 新聞稿聯絡人:審查三科陳股長06-2228047